改革开放这四十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谢谢悟空,改革开放这四十年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自从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祖国大地春气沃然,以邓小平的经济建攻.设为中心,首先不搞阶级斗争,人们亠心一意搞经济建设,由于我们的改革开放的路子选对了,从而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开始促步得到提高,并且从经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人们由发票供应走向自由买卖,解决了供应时代的面貌。四十年全国人民的物质条件也同时发生具大变化,市场,各大超市对人民所需要的物质用品是样样都有,由其是退休人员从过去一百多块钱而发展到现在的二干多块钱,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广场舞,打球,跑步煅炼,参加社区各种文体活动,一有尽有,老年人的开心劲,无法用语言表达。只有一句话,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人民政府。但是我们还要向政府提出一点意见,虽然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生活是确实提高了,但是美中不足是,而我们所吃的食品都是会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不利因素的后果,老百姓现如今不管去市场也好,或者是去超市购物也好,总是把心提在手上,可担心啊,希望我们政府要好好管一管。让人民群众吃得健康,活得健康!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为何老谈论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化?不如说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前,战乱不断,列强经常侵犯,军阀土匪流氓横行,妓女文盲众多,经济,科技,文化落后。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等阻绝了列强入侵,根治了匪患,卖淫,抽大烟等恶行。建立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现代工业体系,修建了8万6千多座大中小水库,改造良田数亿亩,整治了大江大河,修了青藏,川藏公路等为代表的国道,宝成,成昆等为代表的铁路,新建了许多城市,工业中心,学校,医院等,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会,逐步改善了与美帝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但因工农业及科技基础较差,重建设重积累轻民生轻消费,政局不稳,生育率较高等,令国民生活水平较低且改善缓慢。改革开放后,因农民打工需要,放开了户籍管理,人们有了迁徒自由,与世界经济体系融合,虽我国处于产业链低端,但数亿打工者的血汗数十年下来仍积累惊人财富,数百座城市及更多的村镇崛起,数以万人的中国人成为富豪,基础设施大规模升级改造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港口,飞机场,旅游区,超市,旅馆再造了中国,互联网及智能手机及网上消费,如快递,微信,QQ,支付宝等给中国披上了现代的色彩。
这些年似乎不是作为人而活着,而是像狼,像猪那样为生存而奔波,精神压力山大,经济压力山大,情感压力山大,不知哪里是归宿,哪里是目标,所以特别感到空虚,彷徨和悲哀。有人说这些年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本人并不认为如此,这种现在其实只是一个孩子负担轻的必然结果,不信假如养两三个孩子,看看会是什么情况。
我七三年高中毕业,算了一下,学费和书本费总计不超过38元人民币,用了十年时间。上了两年多小中专,国家每月补助18元生活费,15元用于生活费用足够了,每月存三元,一个学期也有15元的积蓄,两元多的火车票(半价)就可到老家,再用四到五元钱给父母和奶奶买点礼品或补品,全家团聚十分开心。奶奶活了77岁,父亲84岁,母亲82岁。可我自己实在说心里没数,不知道有多少定时炸弹在体内,更不知道何时就发作。生活在这个时代,真愁人哪。
在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但是歌颂改革开放不能以贬低矮化前30年为卖点,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许多人用对比法,但是40年过去了,简单类比如同拿60年代去比20年代,普通人感觉如同科幻,比如电、塑料、化肥、化纤、飞机等等,20年代的人基本没见过甚至没听说过。60年代老百姓的生活比旧社会不知好了多少,为什么没有尽快更好一点,为什么物质不丰富还要计划凭票?主要因为那是立国建国之初,以巩固新生政权、打下建设基础为要。积累主要用于建设,而不能更多的用于消费和改善民生。那时候的一代人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极大牺牲奉献,领导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一样节衣缩食不计享用,创造的财富大部分贡献国家留予后人,短短的30年就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准备了丰厚的物质条件。无论是门类齐全的基础工业,还是星罗棋布的农田基本建设,以及世界瞩目的大国重器,还有数量最多的劳动人口,都是改革开放的依托。长期以来一些人极力抹黑前30年,把这一历史时期描绘为闭关锁国、百业凋敝、经济停滞,这当然是无稽之谈,它根本无法解释新中国建立后仅仅30年,何以人口增长了一倍,人均寿命增加了20多年,国家不仅养活了这么多人,而且由一个农业国家转化为工业国家,并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既无内债又无外债。习主席关于改革开放前后是继承和发展关系不能相互否定的论述非常重要,作为当今人们,不能一边享受着和平富裕生活,一边嘲笑贬低着无私奉献的岁月,这是不道德的。
谢邀!本人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巨大变化。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我党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提出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全国军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其典型就是深圳速度,使一个小渔村迅速建设成为现代化都市。使深圳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计算机及电子高科技产业中心。还有建成了一批经济特区,全国范围引进外资,社会主建设建飞速发展,进入到市场经济时代,取消了原计划经济时期的票证,市场供应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农村取消了土地税,在全国范围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学。已实现了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全复盖,使人民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发展迅速,核电及高铁技术已走出国门。世界上很多国家积极参与我一带一路建设,以实現合作赢。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翻天复地的提高!
有人说:凡事都要一分为二。40年的变化有好有坏。沿海地区的生活是大大的改变了,可西北地区、贫困山区、高原地区、偏远地区等仍与80年代差不多。
另,既不是上述地区,调查一下就会发现:谁家没有房贷、车贷、医贷、学贷……?幸福指数是多少?道德指数有多良?信任指数有多高?
如此,正反两方面的求是比较,才能得出较好的结论来……
读了几篇回答,基本是唱“赞歌”。本民感受到,国家可能有钱了,但多数人虽也有改善,但收还很不稳定;福利(医疗、养老、社保等)虽然反复几十改来改去,但还是未达到预期目的;要说成就比较明显的,好象航天、武器、电器等进步快些。基础设施虽成效显著,也有不少未配套,细化不够。总之,有成功的,也有不足的,不宜全盘肯定或否定,这样,才是实事求是。(本民个人之见)
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诗词
改革开放时期的代表性诗词作品有:
1.《登高》(舒婷)
2.《黄河颂》(李谷一)
3.《走向复兴》(许广平)
4.《北戴河思君》(海子)
5.《浪淘沙·北戴河疗养院》(席慕容)
新时代的代表性诗词作品有:
1.《爱国者》(冯唐)
2.《咏史》(白岩松)
3.《伟大的变革》(王安忆)
4.《中国梦》(西岭雪)
5.《向祖国的献礼》(余秀华)
以上均为一些代表性的作品,不足以代表全部。
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新中国的成立
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了国家的主人.
中国从此独立、民主、统一,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国改革开放43年了,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有何改变
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旧中国,又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争洗劫,一个一穷二白,一个乱摊子的民族,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起,在伟人毛主席英明正确的领导下,祖国每天都在翻天覆地的变化,才有了今天的中国。
个人的改变主要是吃穿住行玩。
- 吃。改革开放前梦想是,天天吃白面馍,周周有红烧肉,偶尔还有零食花生瓜子。上世纪末,吃的梦想实现了。
- 穿。四十多年前,一件衣服新三年久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近十多年已经没有人穿补丁衣服了。
- 住。那时是茅草房、煤油灯,下雨漏水拿脸盆接,今天很少能见到茅草房了。现在,高楼大厦电灯电话。
- 行。四十年前,盼望花几个月工资买一辆自行车,做梦想不到现在开私家小汽车了。
- 玩。以前看电影去公园是最高兴的事,现在旅游景点名胜古迹人头攒动。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黄河孕育了华夏民族,长江见证了炎黄历史。伟大的祖国,我为你自豪!
讴歌改革开放新时代的诗词
下面就是讴歌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一首诗:
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齐心合力跨世纪,一场大水没咋地。
改革春风吹进门,中国人民抖精神;海湾那哒挺闹心,美英合伙欺负人。
出自是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改革开放的措施
第一、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中国已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将继续大幅缩减负面清单,推动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农业全方位对外开放,并在更多领域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我们将新布局一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我们将加快制定配套法规,确保严格实施《外商投资法》。我们将以公平竞争、开放合作推动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第二、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中国将着力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全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大力强化执法,加强对外国知识产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杜绝强制技术转让,完善商业秘密保护,依法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创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推动同各国在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基础上开展技术交流合作。
第三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我们将进一步降低关税水平,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高质量产品。我们愿意进口更多国外有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制成品和服务,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第四,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中国将加强同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宏观政策协调,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中国不搞以邻为壑的汇率贬值,将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中国积极支持和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共同构建更高水平的国际经贸规则。
第五,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我们高度重视履行同各国达成的多边和双边经贸协议,加强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建立有约束的国际协议履约执行机制,按照扩大开放的需要修改完善法律法规,在行政许可、市场监管等方面规范各级政府行为,清理废除妨碍公平竞争、扭曲市场的不合理规定、补贴和做法,公平对待所有企业和经营者,完善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中国的改革开放措施如下:
1、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
2、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3、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198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
4、198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5、1993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3年11月11日-11月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6、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年3月22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十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