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太监赵高大家都知道是个奸臣,到最后他是怎么善终的
赵高杀死胡亥后,想自己当皇帝。他召集群臣,自已直奔龙椅,不料刚座上就被震下来了,而群君也是冷目以对,以禁言抗议。
赵高无奈,只好扶子婴上位。子婴对赵高深恶痛绝,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赵高杀了,赵高终落得了应有的下场。
赵高立子婴为王之后,子婴没有上朝接受王印,说自己生病了,无奈之下的赵高只好亲自去请子婴过来,刚到子婴宫中就被身旁准备好的韩谈一刀毙命,这样应该不算善终了吧。
赵高缘何连遗言都没留下就被杀死落得个夷灭三族的下场呢(三族分别是父、母、妻三族)。
赵高这个人在众人的认知里面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奸臣,宦官(也有人说赵高不是宦官,是有孩子的,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阎乐)。
赵高能够得到秦始皇的欣赏,除了自己傲人的才智和情商,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自己的书法,在人才济济的秦国里面,可以说除了丞相李斯之外,无人能出其右,这下知道赵高的书法有多好了吧。
在之后秦朝文字的改革,赵高书写的“爱历篇”六章,成为了秦国官方定制的识字课本的一部分,秦始皇晚年将公子胡亥交给赵高教导,也是看中了赵高的书法造诣。有一次,赵高犯了重罪,按照刑罚,应该判处死刑,大将军蒙毅准备将赵高斩首,但是秦始皇却赦免了赵高的罪过,可以见得秦始皇对于赵高的喜爱程度。不过秦始皇做梦也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个自己十分喜爱的宠臣,成为了自己死后断送秦朝的罪魁祸首。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二百一十年)赵高胡亥随秦始皇巡游天下,回朝的时候,秦始皇病危,下诏书让公子复苏继位,诏蒙恬蒙毅随扶苏回朝办理自己的后事。
赵高拿着诏书,想着自己是得幸于胡亥,公子扶苏一直都是看自己不顺眼,再加上自己的理念和蒙氏兄弟完全不同,要是让扶苏当上皇帝,自己肯定没有好日子过,于是劝说胡亥和丞相李斯秘不发丧,更改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同时下诏赐死扶苏和蒙恬。回到咸阳之后,立胡亥为帝,更改法律,将蒙恬兄弟的亲信都杀掉,还劝说胡亥深居宫中,自己把持朝政,不仅杀掉蒙氏兄弟,还将自己的合作伙伴李斯也搞死了。
李斯死了之后,赵高成为名正言顺的丞相,事无巨细都是自己一个人说了算,为了试探朝中有没有不和自己站一边的人,上演了一出指鹿为马的桥段,还说胡亥因为上朝的时候没有沐浴焚香,所以错把马看成了鹿。
将胡亥忽悠去沐浴的时候,将那些没有指鹿为马的管你愿全部杀掉了,这件事情之后,赵高在朝廷中的权势达到了巅峰,为所欲为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然而,在陈胜吴广失败之后,项羽刘邦带领着势头更猛的起义军气势汹汹的赶来,刘邦带着数万兵吗进入武关,为了尽早进入咸阳,刘邦私下联系了赵高,希望赵高能够作为攻破咸阳的内应,赵高之后就开始称病不上朝,私下里想着趁乱夺取皇位的勾当。
之后,赵高制订了弑君的计划,由咸阳令阎乐加班农民起义军攻打望夷宫(胡亥居住的地方),自己的弟弟赵成为内应,自己作为总指挥统帅全局。
之后,赵高散布谣言说宫内有叛军,让阎乐追击,使得宫内防守空虚,同时阎乐率领一千精兵往望夷宫前去,杀死守门的官兵之后,进入了胡亥的寝宫,胡亥见到了叛军是阎乐假扮的,就 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了。
待阎乐冲到身前,胡亥色厉内荏的说道,朕乃真龙天子,你敢弑君!阎乐说他是暴君,自己是来为民除害的,胡亥又要求见一见赵高,也被拒绝,就连自己希望能够苟活于世的愿望都不能得到满足,于是在环顾了自己生活的寝宫之后,拔剑自刎,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赵高是胡亥的老师,在胡亥小时候就教他大秦律法,因此两人关系甚密。
秦始皇临终时立扶苏为继位人,而赵高深知扶苏看重蒙恬,如果扶苏登基称王,蒙恬必得重用,自己与蒙恬又有过节,自己也没好下场,所以密谋胡亥,联合李斯,篡改遗诏,逼死扶苏,杀害蒙恬,从此大秦帝国开始坠入深渊。
后来赵高一手遮天,残害忠良,仍然不满足,又逼死胡亥,立子婴为王,子婴太了解赵高是个什么东西,上台第一件事就把赵高正法,夷灭三族,与此同时,刘邦攻入咸阳,一个伟大的帝国就此灭亡。
赵高最后并没有善终,是被秦王子婴给设计杀死的。赵高安排子婴去宗庙祭拜祖宗,但是子婴故意拖延时间没有去,等到赵高来房间去找他的时候,他便伙同他人当机立断把赵高给杀死了。所以有人说如果给子婴一定的时间,也许秦王朝不会灭亡那么快,因为子婴是有一个有勇有谋而且充满仁爱之心的帝王,有望成为一代明君。
熟读秦朝历史的我们都知道,秦始皇一统六国使中国步入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时代,秦始皇本想大秦基业绵延千年,传至万世,不曾想到出现一个奸臣赵高致使秦朝二世而亡。
当然秦之灭亡的过错不能全部推给奸臣赵高一个人身上,可赵高权倾朝野之后的所作所为确实加速了秦朝的消亡。
太监赵高大家都知道是个奸臣,到最后他是怎么善终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赵高并非太监,很多人会感到惊奇,太监赵高被我们说了千年,怎么赵高又不是太监了?
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说赵高是“宦人”,有“宦籍”。通过这句记载让我们误认为赵高就是一名太监,几乎上宦就是代表太监,成了我们的共识,可是后来出土的《张家山汉墓竹简》记载,宦乃是宫中任职的意思。
也就是说赵高只是秦朝时期在宫内任职的一位官员,其并非太监,赵高在秦始皇时期任中车书令一职,是管理皇上车舆和玺印的,也间接证明赵高骑术也非泛泛,并且赵高文字造诣也是奇高,可以说赵高是一个文武全才的官员,奈何赵高得势之后祸乱朝纲,致使秦王朝提前灭亡。
毫无疑问赵高并没有善终,赵高权倾朝野之后,文武百官畏惧赵高的权势,一直以赵高马首是瞻。加上赵高以指鹿为马等手段试探百官之心,铲除异己,使得赵高已然成为秦朝末年的实际掌权人。
即便如此,赵高在派人逼死秦二世胡亥之后,依然没有达成所愿称王称帝,因为当时的局势不利于赵高,无奈之下赵高只能立子婴为秦王。
当时可以说秦国已经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威严,农民起义军马上就要攻入咸阳,况且六国基本上已经复国,此时的子婴只能称王而非称帝。
子婴深知自己受赵高摆布,同样深知赵高加速了秦朝基业的消亡,以病为由而不上朝等待时期一举除去赵高。而赵高认为自己立子婴为秦王,有拥立之功,加上子婴一直向赵高示弱,让赵高渐渐放下了防备之心。
一日,在赵高以探病为由去看望子婴之时,刚刚进入子婴房间没多久,子婴左右突然而至乱刀杀死了赵高,一代奸臣赵高得到了该有的下场。
虽然子婴有扶苏的仁政爱民之心,可当时的秦王朝已经分崩离析,子婴仁政也无法力缆狂澜,子婴为了避免生灵涂炭选择开城投降,最后子婴被项羽处死。
子婴在秦朝历史上只是匆匆一瞥,也有着不可消除的历史地位,同样子婴给我们后世留下了一个比较大的谜题,子婴到底是谁之子。
赵高以一个宦官在史籍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可不谓厉害了我的哥,但是因为赵高制作了多次秦朝宫廷政变,本来受秦始皇暴政的影响,再加上内部的动荡,赵高又各种残害秦朝的文臣武将,指鹿为马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赵高身上,史书《史记》记载当时已经是秦丞相赵高想篡位,怕群臣不服,便设法试探。他把一只鹿献给秦王二世,说是马。二世问群臣,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把说是鹿的人都暗害了。
赵高起初并不得权,秦始皇死后,赵高截了传位的圣旨,和李斯一道改秦始皇传位扶苏的旨意改立胡亥,胡亥登基后非常信任赵高,赵高因此得势,并且残害了许多的秦朝能人,李斯死后,胡亥任命赵高为丞相,位极人臣。胡亥死后,赵高想自己登位,他登上大殿时感觉地动山摇,赵高知道天意不可违,群臣也不会答应他做皇帝,于是他联系了刘邦,想要和刘邦共同瓜分秦朝被拒,于是有召集秦朝群臣和诸公子,打算立公子子婴。赵高让子婴斋戒,然后到宗庙祭拜祖先,接受秦王印玺。子婴就在斋戒的宫室里派宦官韩谈刺杀了赵高,同时下令诛灭赵高三族,在咸阳示众。
史学家认为赵高滥杀无辜导致秦朝动荡,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历史上大多数人对赵高是持否定的态度的,清代史学家赵翼却认为赵高本来是赵国公子,因为痛恨秦国灭亡了赵国,不惜自残进入秦宫引发内部斗争,杀害秦朝宗室,灭亡秦朝,并指出此段资料是司马贞《史记索隐》,如果真是这样,那赵高堪比荆轲、勾践了。
中国最后一批太监的最终结局如何
根据我所了解的,清朝最后的一批太监主要有这几个结局:
一是在清朝灭亡前期,清廷自身就已经萧条不堪,经济不济。这期间就陆陆续续有一些太监就遣散了或者解除他的职位了,但是基本对于遣散的,清廷都会有一些遣散费的,所以还不错。而对于有些手脚不干净或者头脑不灵活,不懂阿谀奉承,做事不灵泛,又没有关系的太监就直接赶出宫外了,这种太监就没有任何赔偿的。
二是在清廷灭亡之后。当时袁世凯是允许皇帝等宫内皇亲贵族仍然居住在紫禁城的,并且每年还有固定费用拨给他们的。所以有的比较灵泛的贴身太监,能够得到皇帝等皇亲贵族宠爱的,依旧可以就在宫内当差。至于其其它无关紧要,又得不到主子宠幸的太监,就只能被赶出宫去,他们有的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还能混口饭吃,有的由于年迈,有家的就回老家投靠家族亲戚,没亲戚的就只能流落街头靠乞讨维持生计。
清朝最后一个太监: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到底是谁
病逝。孙耀庭(1902年11月30日-1996年)是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小名留金,是天津市静海县西双塘村人。公元1916年净身为封建王朝太监。他的自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1988年被改编为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