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七宗罪》说的都是哪七项罪名?大卫最后为何会成全罪犯拿下最后一宗罪
很多人都看过这部由布拉德·皮特与摩根·弗里曼联袂主演的电影《七宗罪》,电影里,七罪、七罚、七次下雨、故事发生在七天之中,甚至结局也由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时,无处不在的“7”暗示观众:它是宿命的罪与罚。
既然如此,宿命的悲剧是必定要属于人间的,“上帝”作为“授意者”和“观望者”,参与了整个事件。冷血杀手作为传道者莅临人间,最终以身殉道。从某种角度看,悲剧中没有正邪的区分,作为渺小的人类,只能接受宿命的审判。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犯下所有的七宗罪中的一项或者多项,比如愤怒,比如高傲,比如嫉妒,比如贪吃,比如色欲,比如贪念,比如懒惰。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罪孽,我们对自己的罪行没有纠正,也没有改过,我们自己欺骗着自己,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完美的人,傲气的清高的走,对一切不屑......
七宗罪深层次的描写了罪孽性,以及对罪行的惩罚,喜欢这部电影的人都有同感,电影对罪行和所受之惩罚逻辑描写非常严密,对于每一次罪行的过程都引用了一场及时雨,及时雨象征了天意和冰冷,寓意为凡有罪者都受上天冰凉的惩罚。
七宗罪是13世纪道明会神父圣多玛斯·阿奎纳列举出各种恶行的表现。天主教教义中提出“按若望格西安和教宗额我略一世的见解,分辨出教徒常遇到的重大恶行”。“重大”在这里的意思在于这些恶行属于原罪,例如盗贼的欲望源于贪婪。
这些恶行最初是由希腊神学修道士庞义伐草撰出8种损害个人灵性的恶行,分别是贪食、色欲、贪婪、伤悲、暴怒、懒惰、自负及傲慢。庞义伐观察到当时的人们逐渐变得自我中心,尤以骄傲为甚。懒惰在这里是指“精神上懒惰”。
六世纪后期,教宗额我略一世将那8种罪行减至7项,将自负并归入骄傲,伤悲并归入懒惰,并加入妒忌。他的排序准则在于对爱的遗背程度。其顺次序为: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饕餮(暴食)及色欲。较后期的神学家如圣多玛斯·阿奎纳则对这个排序方式抱有不同的意见。
《七宗罪》由杜拉德皮特 摩根弗里曼主 凯文史派西主演。讲述一个变态杀手连环凶杀案 而每犯下一宗凶杀案都会写出他的罪名直到集齐七宗罪
而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最后两宗罪名同是进行形成布局合理的七宗罪。最后妒忌和愤怒同是进行首先凶手杀死了警察的妻子 并且把头颅邮寄给警察。这时他自己已经犯下妒忌这一罪名 然而警察知道自己妻子被杀。帮助罪犯集齐愤怒这一罪名。警察失去理智杀了凶手。成功帮助凶手集齐所有罪名。 整部电影充满了黑暗。讲述人性本恶 故事情节非常紧凑 可以说全程无尿点。
电影《七宗罪》排名IMDB250的第22位,这部电影以宗教为出发点探讨了人性的选择,七宗罪被天主教认为是七原罪,那就是: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贪食及色欲。
并非是完美的杰作
《七宗罪》不可否认是部值得深思的电影,前面数宗罪从常态上来说还可以接受,毕竟这些原因都可以从每个人自我的生活方式中看到,如贪食的那位为了吃已经胖得不能再胖了,却依旧只想着吃而无法正视自己的身材和健康。
而后两宗罪来说,约翰的妒忌算是有点牵强,如他这样高智商的罪犯,妒忌并不是他人性中的特色,只是为了完成自己作品而故意呈现的。当约翰以翠西作为牺牲品,并引出米尔斯的暴怒,最终完成自己认为最成功的作品,这是他个人认为的,毕竟在这里面有一个最大的无辜者:善良的翠西。
个人的囚笼
临近退休的老警察威廉经过多年的办案,对于人性的理解已经很透彻了,因此对于这种罪犯他知道不能心急,得要慢慢的来寻找线索。但是他的同伴米尔斯却不会这样看,说米尔斯疾恶如仇也罢,想要往上爬也罢,冲动易暴是他性格的缺点,也正是这样的缺点让约翰看到了完善七宗罪的希望。
米尔斯太过于急切的想成功,哪怕妻子翠西并不喜欢纽约依旧坚持来,因为在这个犯罪天堂里才可能通过断案作为上升的途径,这种个人的冲动最终导致悲剧的产生。
而约翰个人的囚笼则是急切的想把七宗罪完满收官,因为威廉已经越逼越紧了,所以原来并不是他目标的米尔斯成为了他最终的目标,至于他自己则强加了一个妒忌,个人看来,这种强加有点为了完美而完美。
人类想当上帝,却变成了恶魔,多少人想以上帝的名义去审判他人,还不如说只是自我意淫的产物罢了。庆幸世界上这类人毕竟是少数,总体来说世界依旧充满了无数可能性和趣味。正如威廉最后感叹的:世界是美好的,是值得我们去奋斗的。